本文作者:访客

风声丨生理期请假脱裤检查,学校真有必要严防每个“说谎者”?

访客 2025-05-21 11:01:10 85670
风声丨生理期请假脱裤检查,学校真有必要严防每个“说谎者”?摘要: 作者|刘远举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

风声丨生理期请假脱裤检查,学校真有必要严防每个“说谎者”?

作者|刘远举

财经专栏作家

多家智库研究员


“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

这个事,看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女性权益问题。但事情的传播热度,远远低于其他性别话题。某些女权的意见领袖,会把关心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把女性置于男性的对立面。但当一个具体的女性,面对学校这个的机构时,当女性面对社会中的传统集体规训时,却不关心女性作为个体的权利。

他们嘲笑一个羞涩的外卖小哥,因为他不好意思送卫生巾,称之为全社会的月经羞辱,上纲上线为性别对立。但对于这种典型的、极致的月经羞辱,热度却消失了。

反对者提出的建议比校方更荒谬

其实,从这个事情以及后续社会的反馈,可以见微知著,看出中国社会,当下最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现在不尊重隐私、侵犯个人权利的事情,非常多。这次的奇葩事情,即使不说司空见惯,但也不足为奇。但这所学校的回复,却真让人大跌眼镜。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主动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开展进一步诊疗工作,且未出现使用器械及手诊等检查行为。

这个通报,非常强硬,回避了所有关键问题。如果“要求脱裤子证明”属实,则是明显带有羞辱性的行为。那么,到底是检查还是诊疗呢?如果仅仅是生理期,哪里用得着“诊疗”?用不着诊疗,又谈何同意呢?

但学校非常强硬,我们的规矩就是这么定的,还警告网友不要恶意传播。学校的规矩,并不能作为合理的依据。人们质疑的正是学校的规矩。但学校似乎认为,只要该校几个行政人员拍拍脑袋,就可以以学校的名义,无视人的尊严。

最近高校几件事情,不说事情本身,事后的回复都挺糟糕。虽然学校行政和教学分开,但行政人员也有学历、有文凭要求,怎么会如此之差。但真正令人感叹的,是那些批评学校的人提出的替代性的办法。

客观的说,学校提出这个办法,的确是为了解决一些弊端。学校负责处理此事的老师表示:“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去医务室开假条。有个女生一月开了四五次,(出这项规定)可能学校也有自己的考虑。”微博中也有人说,你到了大学当体育老师就知道了,一个女生一个月能来三周例假。

于是,人们在批评学校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更好的办法”。

但这些办法,有些是无用的。比如,“允许无需医务证明”,则一定有人滥用;让学生提交书面诚信,那么,她都假借月经请假了,一定不在乎书面撒谎;让辅导员深入同学了解,说白了还是举报,但举报没有身体检查,也是口说无凭;去医院开证明,似乎两全其美,但校医院也是医院,医生最终也要查体。

另一些办法,则是荒谬的。比如,有人说可以去厕所拿出带血的卫生巾。另一些则显得很严肃,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档案,让女学生登记生理期;或者,设置“诚信系统”配套失信惩戒——且不说要验证还得脱裤,设立道德档案、月经档案,何尝不是荒谬的呢?

这些人本是在批评学校,但他们哪怕站在学校的对立面,提出的办法,本质上和学校也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不难想到,当他们站在学校的位置时,当他们面对问题时,他们提出的办法,一定是和学校差不多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涉及到我们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激进地追求完美,但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个体的尊严,缺乏认知。

强行追求管理上的完美主义,会导致对个体的“暴政”

为什么有些办法无用,有用的办法则是荒谬的?会不会是因为,这问题本就不该被解决?

手段和目的要相适应。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目的,不值得上过分猛烈的手段。这就是比例原则,其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英国大宪章的规定:“人们不得因为轻罪而受重罚”。后来,行政比例原则发展为: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

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就是说必要时,才能采取手段,而采取手段,也需要选用适当手段,和事情的轻重缓急相匹配。

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的重要基本原则。中国的法律中,也能广泛见到比例原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8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撤销或变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某餐厅超范围经营卖了“拍黄瓜”,罚款5000,就明显过当。

学校的行政,也应该符合比例原则。

有人会说,轻微手段解决不了,留的空子大了,学生一定会钻,怎么办?

请假只是一件小事。她要逃避军训,就让她逃避,她是学生,不是军人。她也可以逃避体育课,不上体育课可能会有点胖,身体素质可能会差一点,但这都不是严重的事件。

虽然是不好的行为,但没关系,没有完美的监管系统。任何系统必然都会放过坏人或者冤枉好人,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不可穷尽。水至清则无鱼,凡事不可太尽。这是统计学规律,也是世界的运行规律。比如,银行的三次密码错误之后要求本人到场的规定,一定会挡住想偷父母钱的子女,同时,也一定会给替父母取钱的子女造成麻烦。

子女偷取了老人钱的时候,呼吁用技术手段,人脸识别、亲自到场。等老人费力到了银行,又呼吁要变通办理,这怎么能行呢?但现实是两者同时存在的,鱼和熊掌不可皆得,有些问题未必要完美解决,因为完美解决本身就会带来更大问题。

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解决。在比例原则之下,如果代价是人的尊严和个体权利,很多问题,就不该被解决。一定要解决,那么,要么是无用的,要么是荒谬的。

体育课可以作为评优的标准,体育课不上课、不达标,超过一定的次数,自然有相应的流程去应对,没有奖励、学分不够等等。请假到了一定次数,可以要求她去医院检查,由医院出具报告,但报告针对的是疾病,而非某一次生理期的真假。(当然,这些流程是否合理可以再议)。

简单地说,当一个女生用隐私来作为抵抗的时候,这种抵抗都应该是有效的,无论如何,涉及个体隐私和尊严,这是不可打破的。集体、学校,可以不给她相应的荣誉、认可,但就像那句话:“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国王可不给荣誉、金钱、保护,但不能踏进破屋。同样的,“内裤之下,学校不可进”,为了一节体育课,不可牺牲如此大的代价。

为什么要有比例原则,因为人不是牛马,人有自身的尊严和权利。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处理日常的、繁琐的、世俗的事,也要抬起头,仰望一下星空。

为了体育课的考勤,就无视一个年轻女性的尊严。这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导致新的问题。完美主义往往会压倒个体权利。

现在年轻人都爱说自己是牛马。牛马的一个特征就是,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仰望星空。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这些东西,看起来虚无缥缈,但一个社会忽略它,女生就会被迫脱下裤子,给另外一个人看自己生理期的斑斑血迹。

这篇文章写完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一位匿名校友,给复旦捐了1亿人民币,发展哲学学科。文科、哲学,就是让人仰望星空的学科。在这个鄙视文科的时代,这位匿名的校友,相比刘强东、于东来,更具有一种长远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他的钱投向了哲学这种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事情,但这背后,他的关切所在,是中国这个社会长远发展,关心的是中国人如何生存得更有尊严。

凡事都不能只有眼前的小问题,也要追问大问题;不可只埋头解决问题,也要仰望星空。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柏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