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是鸡肋吗?

访客 2025-05-16 16:11:56 38589
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是鸡肋吗?摘要: 2025年5月1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计划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直接谈判未能如期开启。在俄方代表团提前抵达会场并高调宣称...

2025年5月1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计划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直接谈判未能如期开启。在俄方代表团提前抵达会场并高调宣称“等待乌方”之际,乌克兰代表团的缺席让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对话蒙上阴影。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双方首次尝试重启直接谈判,但开局的不顺利暴露出深层的信任裂痕、美国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以及乌克兰在“以实力促和平”与“妥协风险”之间的艰难平衡。

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是鸡肋吗?

会谈将在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切宫举行(图源:AFP - YASIN AKGUL)

从表面看,俄罗斯似乎占据了“主动示好”的舆论高地。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公开表示,俄方已“尽一切努力确保谈判富有成效”,并将乌方未按时抵达归因于基辅的“犹豫不决”。然而,这种姿态背后是俄方试图将谈判破裂的责任转嫁给乌克兰的舆论操弄。事实上,俄方坚持要求乌克兰接受“现实控制线”——即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的非法占领——作为谈判前提,这显然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背道而驰。乌克兰的谨慎态度并非缺乏诚意,而是对俄罗斯“以谈养战”策略的合理警惕。过去三年间,莫斯科多次利用谈判窗口为军事行动争取时间,同时通过能源、粮食等议题分化欧洲团结,乌克兰显然不愿重蹈覆辙。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中)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说,俄方代表团已为俄乌谈判做好准备

(图源:法新社)

特朗普政府的角色在此次谈判中尤为关键。特朗普一贯的“美国优先”原则与对北约的消极态度,已深刻改变了西方援乌联盟的凝聚力。他近期声称“在普京与其会面前什么都不会发生”,暗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必须经过美俄双边交易,这种将乌克兰主权置于大国博弈砧板上的言论,无疑加剧了基辅的战略焦虑。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被曝正考虑以削减对乌军事援助为筹码,迫使乌克兰接受“冻结冲突”的临时方案,这将变相承认俄罗斯的占领事实,并剥夺乌克兰未来通过军事手段收复领土的可能性。尽管白宫否认相关传闻,但美国共和党内部要求“结束无底洞式对乌援助”的声浪日益高涨,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底气正因西方支持的动摇而削弱。

唐纳德・特朗普在泽连斯基冲突后暂停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所有军事援助 (图源:ABC 新闻)

土耳其的斡旋努力虽值得肯定,但其影响力仍受制于大国博弈。埃尔多安政府试图通过主持谈判提升地区话语权,并借此平衡与俄乌的双边关系(土耳其既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又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与核技术)。然而,若美国决意将乌克兰问题作为与俄罗斯交易的筹码,土耳其的调解空间将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欧盟的立场分歧也在加剧:东欧国家坚持对俄强硬,而德法等国在能源自主性增强后,对长期军援乌克兰的疲劳感逐渐显现。这种国际支持的碎片化,使乌克兰在捍卫领土完整与主权时面临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尽管困难重重,谈判的象征意义仍不可忽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强调,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建立在“恢复1991年边界”和“追究战争责任”的基础上,这一立场获得了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道义支持。但现实是,在特朗普政府倾向于对俄绥靖、欧洲内部凝聚力下降的背景下,乌克兰恐难仅凭外交原则打破僵局。此次伊斯坦布尔谈判的延期,或许正是基辅为争取更有利国际环境而采取的拖延策略——乌方需要时间协调西方盟友立场,并确保美国不会单方面“出卖”其利益。

历史证明,真正的和平从来不会诞生于强权的施舍或妥协的屈辱中。乌克兰的坚持提醒世界: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不可交易的原则,而国际社会若纵容“以武力改变边界”的行径,将打开全球秩序崩塌的潘多拉魔盒。当特朗普政府沉迷于大国交易的“速成和平”时,伊斯坦布尔谈判桌的空缺恰恰印证了一个真理:没有乌克兰人参与的“和平”,不过是强权政治的伪命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