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五问哈佛被禁招国际生:为哪般?是否有转机?学生怎么办?

访客 2025-05-24 16:03:06 87099
五问哈佛被禁招国际生:为哪般?是否有转机?学生怎么办?摘要: 近日,美国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的持续较量迎来新高潮——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即日起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

近日,美国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的持续较量迎来新高潮——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即日起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和学者,且该校现有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必须转学,否则将无法维持其合法身份。对此哈佛大学回应称,政府这一举动“违法”,已就美国政府相关禁令提起诉讼。

五问哈佛被禁招国际生:为哪般?是否有转机?学生怎么办?

仅数小时后,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就作出裁决,暂时叫停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禁令。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签发的临时限制令中表示,她认可哈佛大学提出的观点,即实施该命令将给学校带来“即时且无法弥补的损害”。哈佛大学在申请临时限制令的动议中写道:“特朗普政府大笔一挥——且毫无法律依据——就试图抹去哈佛四分之一的学生群体。没有这些学生,哈佛就不再是哈佛。”

美国政府为何出台这一禁令?影响有多大?哈佛大学起诉美国政府后事情是否会迎来转机?留学生们怎么办?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疑问1:为何出台禁令?

特朗普政府要求美高校调整政策遭强力反对

公开报道显示,美国政府叫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这一禁令,并非突然袭击,而是有着较为清晰的背景脉络和时间线。

哈佛大学。新华社

自今年1月美国政府以“反犹主义”指控为由威胁调查数十所高校以来,哈佛大学持续面临政府施压,包括宣布冻结22亿美元联邦资金、考虑冻结10亿美元拨款、威胁吊销该校国际学生签证、威胁剥夺该校“免税地位”等。

在巴以冲突背景下,美国多地高校去年爆发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引发特朗普政府对校园“反犹”情绪的关注。今年1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发出威胁,声称如果校方不调整政策,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否则联邦资金将遭到削减。4月14日,哈佛大学表示拒绝上述要求。特朗普政府随即宣布将冻结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4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威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将其视作“政治实体”征税。

4月1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威胁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

4月21日,哈佛大学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操纵哈佛大学的学术决策。

5月2日,特朗普再提政府将剥夺哈佛大学免税地位。哈佛大学对此发表声明说,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缺乏法律基础,这一行为将危及哈佛大学履行教育使命的能力,导致重要的医学和科研项目被砍,创新机会丧失。

除哈佛大学外,特朗普政府还以“反犹主义”指控为棍棒,威胁要调查数十所大学,并停止向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拨款,引发美国高等教育界不满。

有报道指出,此次取消招收国际学生资质,是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进行打压的最新举措。

疑问2:各方有何反应?

港科大愿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

据美联社报道,哈佛大学当天向法院提交临时限制令动议,指出政府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并将对哈佛大学及其国际学生和学者产生“直接和毁灭性影响”。法官艾莉森伯勒斯批准了这一动议,要求政府不得执行此前一天发布的有关政策。

哈佛大学。央视新闻截图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23日在致哈佛社区成员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谴责这一非法且不当的行为。这一行为危及哈佛大学数千名学生和学者的未来,也给全美各地高校众多赴美求学、追求梦想的学子敲响了警钟。”

有哈佛留学生担心无法顺利毕业,慨叹自己成了白宫与哈佛角力的牺牲品。在美国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指出,越来越多的学术界人士正纷纷寻求离开美国,打压学术界的行径实属鼠目寸光之举。

据环球网报道,在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之际,香港科技大学23日发表声明,欢迎这些国际生加入科大,并表示愿无条件录取转学生。

上述声明称,向现在正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学位课程录取通知的学生发出公开邀请,欢迎他们加入科大继续学业,延续学术追求。香港科技大学表示,此举旨在应对全球学术环境的变化,并彰显科大致力营造多元、世界级学习环境的承诺。“科大将优先处理这些学生的入学申请、学分转移及定制支援(包括签证协助与住宿安排),确保他们顺利转学。”声明写道,学校已成立专责团队,负责协助上述工作。

5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哈佛禁令”时表示,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关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据路透社报道,比利时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或因美国政府上述政策无法继续学业。这位23岁的比利时未来女王刚刚完成哈佛大学第一年学业。“伊丽莎白公主刚结束在哈佛的第一年学业,美国政府新规的影响未来几日或几周将逐渐明朗,我们正在调查情况。”比利时王室发言人范多恩证实。

疑问3:影响有多大?

累计近7000名学生学者,或对美科研创新造成深远影响

根据哈佛大学的数据,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国际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7%以上。目前,哈佛大学招收了近6800名国际学生和学者,他们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在攻读研究生课程。

2024年4月25日,哈佛大学的学生在校内扎营,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央视新闻

哈佛大学回应称,特朗普政府“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据报道,这是美国政府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压制。国际留学生的流通阻断,将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科研发展前景。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谴责特朗普政府的行为,“危及哈佛大学数千名师生学者的前途”,也是对全美各地为追求教育和实现梦想而来到美国的无数高校学子发出警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卓泽林表示,从直接影响看,美国政府的举动将进一步提升签证与居留权的不确定性,可能促使留学生转向英国、加拿大等替代目的地,欧洲将由此成为“科学家的避风港”。而对于在读留学生,特朗普政府曾吊销超过1700名国际学生的签证,且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学生被迫中断学业,甚至面临“黑户”风险,不久后又撤回此类决定。美国政策的多变性与政策中对国际留学生的普遍打压,对在美留学生而言无疑是在头顶悬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波士顿学院高等教育专家克里斯格拉斯说:“留学生代表了美国不可或缺的科学基础设施。”若赴美留学生数量持续性减少,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带来新一轮压力,而人才储备的流失更将引发美国科研创新的发展潜力。

疑问4:是否会迎来转机?

目前仅是临时限制令,漫长法律斗争才刚开始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大学在相关禁令出台不到24小时内迅速采取行动,起诉美国政府。此次法官发出的临时限制令,将持续有效至法院就新的诉讼作出裁决。在新诉讼中,哈佛大学指控联邦政府试图以报复性手段控制该校的学术治理和师生意识形态。该诉讼的听证会定于5月29日举行。据悉,法官将会在波士顿联邦法院听取是否发布初步禁令的辩论。

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发布声明,宣布撤销哈佛大学“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央视新闻

据报道,哈佛大学此次向地区法院提交诉状,将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及海关执法局、学生和交换学者项目(SEVP)、司法部、美国国务院,以及这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告上法庭。哈佛指控称,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是明显的报复行为,且撤销认证的行为违宪。哈佛大学的律师们表示,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指控可能需要大量的法律调查来证明。

美国政府部门态度强硬。对于行政禁令发布不到24小时就被叫停,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特里西娅麦克劳克林回应称:“今天的裁决推迟了正义,并试图削弱总统根据宪法第二条所赋予的权力,期待更高一级的法院在此事上为我们正名。”

有报道称,这场法律斗争可能会旷日持久,“漫长的法律斗争才刚刚开始”。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卓泽林表示,美国政府与哈佛大学的争端,触及了美国高等教育两大核心传统:学术自治与多元包容。哈佛大学长期倡导多元包容的理念,鼓励师生对社会议题进行批判性讨论,而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取消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项目(DEI)项目、限制抗议活动,也直接冲击了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类似的行动也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他表示,若高校政治化进一步加剧,公立与私立高校或者自由州与保守州的治理模式将出现裂痕,催生“双重标准”。保守州高校主动迎合政策,而自由州高校则陷入财政与价值观的两难,这种分裂也将削弱美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公信力。

疑问5:留学生如何应对?

非必要勿出国旅行,建立多元化发展路径

留学行业的专家表示,这场法律斗争可能会旷日持久,在此期间国际学生将持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大学招生咨询公司H&C Education的首席执行官Pierre Huguet对媒体表示,在诉讼期间,在美学生们“除非绝对必要,否则应避免出国旅行,因为重新入境可能仍有风险”。同时,学生们应为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包括禁令被解除或哈佛输掉官司的情况。

对于留美学生,卓泽林认为,首先留美学生应关注美国国务院、移民局的政策更新,加入“国际学生法律援助联盟”等组织获取法律援助。其次,要建立多元化发展路径,避免过度依赖联邦资助,优先申请捐赠资产雄厚的顶尖高校,积极申请私人基金会奖学金的资助。最后,要通过线上平台保持与全球学者的联系,积极寻求支持,在遭遇不当干预时及时启动申诉程序。

上游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网、澎湃新闻、财联社、羊城晚报、湖南日报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