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胡锡进:如果因董小姐、黄杨钿甜的事就认为中国的公平“被毁掉”,我觉得过于夸张了

访客 2025-05-21 11:02:45 6989
胡锡进:如果因董小姐、黄杨钿甜的事就认为中国的公平“被毁掉”,我觉得过于夸张了摘要: 黄杨钿甜的事,网友们的质疑逻辑无疑是成立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戴疑似230万的耳环,父亲又曾经是公务员,她还说耳环是妈...

黄杨钿甜的事,网友们的质疑逻辑无疑是成立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戴疑似230万的耳环,父亲又曾经是公务员,她还说耳环是妈妈的,这家的财路正吗……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舆论监督。我之前说过,官方对舆论形成的焦点腐败质疑开展调查,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群众路线的一种默契,也是有效方式之一。

胡锡进:如果因董小姐、黄杨钿甜的事就认为中国的公平“被毁掉”,我觉得过于夸张了

同时需要指出,调查一定得是公正的,实事求是的。由于黄杨钿甜的父亲已经离开公职下海经商8年,收集证据需要时间。有些事可以很快鉴定,比如黄杨钿甜戴的耳环究竟是真品还是仿品,一查便知。但其父是否存在腐败行为,需要认真追溯核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既要定性也要定量。这当中既不能漏掉关键事实,也不能强行有罪推定。这是对政府调查质量的一次考验。

再有就是,最近出了董小姐事件,接着又出了黄杨钿甜的耳环事件,带来不小的舆论冲击,很多人感叹社会公平何在,对此老胡想多说几句。

中国的社会公平的确存在问题,应当说,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顽疾。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国是向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投入力量最多、也最有效的国家之一。中国什么都考试,连公务员、事业编也考得非常严格,全世界绝无仅有,这当中的首要目的就是公平。现在一定级别党政干部的配偶子女经商出国等受到很多限制,这在很多国家更是难以想象的。

在美国,富人子女上好大学是有很多门道的,几乎都能做到,但中国不行,一流大学必须考进去。在北京的各大部委里,平民子弟出身的人都是占了大多数,我听到过有圈外人因为遇到比较“土气”的外交官就议论开来,说外交官应当多选拔“上层子弟”,因为他们基础素质高,这样有利于国家形象,这种胡扯根本不会被考虑,中国所有外交官都是经过学校和公务员考试严格筛选出来的。

北京中关村以北高新产业带一个又一个社区里,常被夸张形容为“几乎”没有北京人,那里是“小镇做题家”的一统天下。在北京的大多数单位里,管理层的“小镇做题家”比例也是非常高。实际情况是,“小镇做题家”们经过奋斗,在各大城市里都形成了总体上的出色表现。

如果因为董小姐、黄杨钿甜的事情,就认为中国的公平“被毁掉了”,社会阶层流动被堵住了,我觉得过于夸张了。我认为,中国公平正义的大框架已经建立了起来,而且卓有成效,但确实仍有不公平行为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循环,它们的空间受到限制,但仍然活跃。这是中国人情社会千百年来固有的现象遗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的集体价值观是严厉反特权的,公平是社会正义的公认本源之一。现在又有了互联网,监督变成了全民参与,形成了新的纠正力量。老胡个人非常支持互联网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同时我认为,共同支持实事求是,让舆论监督中的实证高于情绪,这也是重要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