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访客 2025-05-16 11:30:58 72499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摘要: 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韦佳喜 宋习文 通讯员 余晓建 张昊小麦茎基腐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因其可防可控却不...

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韦佳喜 宋习文 通讯员 余晓建 张昊

小麦茎基腐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因其可防可控却不可治的特性,被称为小麦的“癌症”。5月15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新乡现场会了解到,经过科技攻关,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工作取得一系列关键成果,防控效果达90%以上。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新发突发植物疫情,于2012年在河南省焦作市首先发现,随后不断扩散蔓延。专家调研发现,近五年来该病害在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黄淮海冬麦区、内蒙河套春麦区呈持续扩散态势,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业稳健发展。

“到2023年,我们河南省茎基腐发生面积成了全国的第一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武予清介绍说,茎基腐病的侵染从小麦一出苗就开始了,在返青期继续侵染,在小麦的茎基部形成腐烂,到后期就会形成白穗。“现在好多地方小麦还在灌浆,籽粒非常饱满,但是这个白穗它籽粒瘪,主要是影响小麦的穗粒数跟千粒重。”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为此,中国农科院2024年启动了“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任务,经过1年多的协同攻关,基本查清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分布区域、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优势种类和小麦品种抗病状况,成功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高效药剂,提出“内调外疗、上控下促”的综合防控策略以及“两种一晚一喷”的综合防控技术,田间应用效果显著。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两种一晚一喷”,所谓“两种”就是抗病品种加上药剂拌种,“一晚”就是在小麦的播种时期范围内适期晚播,“一喷”就是在小麦早春返青拔节期喷施高效的农药。“我们利用这套组合技术,田间最高防效可以达到99%,所以我敢说茎基腐病终于有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权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5月15日,中国农科院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会在新乡举行,来自河南、河北、北京等省植保植检站负责人,现场观摩了新乡县、延津县两块示范田的防治效果,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控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进行学习交流。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蔡晨向记者介绍:“这台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专用喷杆喷雾机,采用高频变量控制的双扇喷嘴,可以根据作物的行距不同进行调节,在不同的作业速度下,它的流量能够灵敏有效的进行变化。我们还搭载了自主导航的系统,可以通过对田间打点进行航路规划,每一个喷头都能精准的对准小麦根茎部进行喷洒。”

作为全国小麦5个主产省份之一,这些年河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发生面积在800万亩左右。“看出咱们在小麦茎基腐防控上效果非常的明显,对我非常有收获,回去我们也加大推广力度,我也相信我们河北省在防治小麦茎基腐上也会有非常好的成效。”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副书记张进文表示。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从“不可治”到“有救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获突破

在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下,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流行规律不清、监控技术缺乏等问题。为此,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对我国 16个省近400个地点进行连续7年的调查研究,构建了小麦茎基腐病预测预报模型,并研发出病害自动化预报设备,为进一步构建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陈万权告诉记者:“从长远来发展,我们要从小麦茎基腐病有救,逐渐发展成小麦生长健康长寿,这是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目标。”

编辑:韦佳喜

二审:段玉龙

三审:卢家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