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极目锐评丨护士发论文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男女不分”的雷人论文敲响学术警钟

访客 2025-05-05 16:33:07 18481
极目锐评丨护士发论文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男女不分”的雷人论文敲响学术警钟摘要: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5月4日,一篇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络流传...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5月4日,一篇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络流传。

不少网友被这篇论文的内容“雷得外焦里嫩”。这篇论文开篇就写明:“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是在论文第一部分却写道:“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5岁。”论文还强调,其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据5月5日极目新闻)

76ddb7a3740ba220232b72d0bce7ed17[1].jpg涉事论文截图

哪怕是没有学过医的普通群众,也能一眼看出这篇论文的荒诞之处,从该论文中选取的患者病例来看,对照组27男13女,观察组28男12女,男性占比近70%,男性得子宫肌瘤的概率还大于女性……众所周知,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男性根本没有子宫,哪里来的子宫肌瘤?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随着媒体深入调查,更多疑点浮出水面。该论文唯一作者霍某静,取得了山东省卫健委发布的护士执业注册,但不在国家卫健委医生执业注册信息系统中,也就是说,作者大概率是一名护士。当然,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参与临床研究并撰写论文本无可厚非,但学术论文的价值应建立在真实数据与严谨论证之上。一篇连研究对象性别都混淆的论文,其学术价值几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数据采集是否合规?

8644ebf81a4c510ff0d0b3fb9425e922d52aa543[1].jpg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篇低级错误肉眼可见的论文,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我国唯一的妇科内分泌领域学术期刊,且在线公开已近8年。难道这个期刊的编辑和评审都不审稿的吗?否则为何连医学小白都看得出的问题,他们却看不出来?如此长的时间里,为何无人发现并纠正这一错误?这样的论文发出来,被人看到,权威期刊的脸面何在?学术的诚信和尊严何在?

此前,不少媒体都曾曝光过,部分学术期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通过“卖版面”牟利,这篇论文的发表是否也是类似“潜规则”的产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水论文”在滥竽充数?部分期刊是否沦为了利益输送的工具?雷人论文所滋生的种种疑问,都直指学术评价体系的深层病灶。

学术期刊本应是知识传播与思想碰撞的高地,其学术声誉与公信力,建立在每一篇论文的真实性与严谨性之上。如果任由“学术垃圾”大行其道,无异于自毁长城,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污染了学术环境和社会风气,更可能损害中国科研的国际声誉。

“雷人论文”沉重敲响学术警钟,光作者所在医院核实调查远远不够,需要期刊出版方、相关主管部门等多方联动,直面质疑,公开审稿流程与数据来源,以透明化回应公众关切。

此事暴露的不仅是单一论文的失范,更是学术评价机制的系统性风险。从论文撰写到期刊发表,从审稿流程到学术监督,每个环节都应成为防止学术造假的防火墙,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破除“唯论文论”,让每一篇论文都承载着科学价值和社会责任,真正成为智慧与创新的“成果”,而不是学术泡沫中的“泥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