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美参议院通过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任命,外交部回应

访客 2025-04-30 16:53:10 74020
美参议院通过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任命,外交部回应摘要: 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外交部对此有...

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美参议院通过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任命,外交部回应

“在中美关系和经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郭嘉昆回应。

相关报道:他确认出任美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在美国挑起关税争端,致使中美关系持续趋紧之际,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上任。据美联社等30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二(2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75岁的共和党人戴维珀杜(David Perdue)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综合福克斯新闻等美媒报道,在本月初举行的确认听证会上,珀杜将中美关系描述为“21世纪最为关键的外交挑战”,同时声称将以“细致入微、超越党派之争且具备战略性的方式”来处理对华关系。

尽管肩负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重任,但作为特朗普的长期盟友,珀杜在听证会上强调了自己对特朗普的“忠诚”,并重申其对华鹰派立场,谬称中国正与美国进行一场“新型战争”,无端指责中国对“当前世界秩序”构成威胁。

此外,他还重复特朗普政府在芬太尼问题上一贯的甩锅行径,宣称遏制中国前体化学品的出口将被列为其履职后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抛出诸多强硬观点之后,珀杜表示,中美应该“寻找利益契合点,以构建更良好、更安全的合作关系”。

当地时间4月3日,戴维珀杜出席确认听证会。视频截图

2024年12月5日,当时赢得大选的特朗普宣布,选择戴维珀杜担任新一届美国政府的驻华大使。

在提名声明中,特朗普称,珀杜拥有40年的国际商业经验,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生活过,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亚洲和中国工作。

特朗普当时强调称,珀杜“带来的宝贵专业知识,将帮助其实施维护该地区和平的战略,并在与中国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其前任伯恩斯职业外交官的履历不同,珀杜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商界度过。在步入政坛前,他曾在莎莉集团(Sara Lee)、锐步(Reebok)、达乐(Dollar General)等多家知名企业担任过首席执行官或高管,在全球供应链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2014年,珀杜成功竞选参议员,首次进入政界。2015年至2021年期间,他担任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2022年竞选佐治亚州州长失败。2019年,中美建交40周年,珀杜曾随时任美国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访问中国。

珀杜长期以来一直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竞选州长期间,他还宣扬特朗普关于“2020年选举存在舞弊”的说法,同时主张自己在2020年的参议员胜选结果被民主党对手“盗走”。

据美联社报道,从商期间,珀杜曾因将工作岗位外包至中国而受到竞选对手批评,但在本月的听证会上,他转为积极拥护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策略,辩称这一战略并非孤立主义,并承诺将助力“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不受损害” 。

“政客新闻网”(Politico)指出,珀杜曾经是主张与中国改善贸易关系、减少贸易逆差的“亲华派”,但在近几个月里,他的立场发生了急剧转变,对中国采取了极为强硬的鹰派态度。

《国会山报》也提到,珀杜近来的表态,与他担任议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当时他对中国处理香港事务表示理解,同时呼吁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关税措施。

Politico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在当前中美关税争端引发的激烈对抗中,珀杜想要与中方建立良好关系可能会困难重重。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认为:“在两个大国似乎正处于激烈交锋的当下,珀杜的工作将极为艰难。”

曾在奥巴马时期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则称:“珀杜越是表现出对中国的尊重,并促使中国表现出尊重美国,就越有可能取得突破。”但他又补充说,珀杜必须表明,“我们美国人是强大的。我们不会任人摆布,也不会让中国欺负我们。”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则对美联社表示,他认为,珀杜获得国会确认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在关税战背景下,“可靠的沟通渠道”对于稳定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告诉路透社,考虑到在本届美国政府中,与北京方面的外交事务,将由特朗普以及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等关键人物的高层主导,珀杜能否在缓和中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存疑。

此时此刻,特朗普政府仍在反复炒作对华关税问题。4月29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再对美国关税问题表示,中方多次阐明,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如果美方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