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六旬老太被蜈蚣咬伤,用“土办法”治疗引发严重感染,医生给出紧急处理四步法

访客 2025-04-28 16:12:46 40784
六旬老太被蜈蚣咬伤,用“土办法”治疗引发严重感染,医生给出紧急处理四步法摘要: 极目新闻通讯员 刘雪峰想象一下,在一个闷热潮湿的夏夜,你在院子里纳凉,突然感觉腿部一阵剧痛,定睛一看,竟是一只蜈蚣!每年...

极目新闻通讯员 刘雪峰

想象一下,在一个闷热潮湿的夏夜,你在院子里纳凉,突然感觉腿部一阵剧痛,定睛一看,竟是一只蜈蚣!每年4月到10月,气温攀升、湿气弥漫,正是蜈蚣等毒虫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些小家伙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昼伏夜出,让人防不胜防。

不久前,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位65岁的刘奶奶。她在户外不小心被蜈蚣咬伤了右足踝。伤口很快就红肿发热起来,刘奶奶心急之下,采用了民间流传的拔火罐和涂抹墨水的方法。然而,这些“土办法”不仅没有缓解疼痛,反而让情况越来越糟。拔火罐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毒素扩散加速;墨水污染伤口引发严重感染;几天后,刘奶奶伤口溃烂深达肌肉层,被迫接受清创手术+植皮治疗。这个案例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深刻的课,蜈蚣咬伤绝不是小事,必须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427114618.jpg接受治疗后的右足踝(通讯员 供图)

紧急处理四步法,关键时候能救命

第一步:立即冲洗

被蜈蚣咬伤后,要马上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碱性溶液)冲洗伤口15分钟。这是因为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碱性的肥皂水可以中和毒液,减轻伤害。如果条件允许,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效果会更好。就像给伤口来了一场“清洁大扫除”,把毒液尽可能地冲掉。

第二步:冰敷止痛

冲洗完伤口后,用毛巾包裹冰袋,轻轻地敷在患处,每次10-15分钟。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灼痛。但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热敷或挤压伤口,否则会让毒液扩散得更快,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第三步:避免错误操作

不要绑扎患肢:绑扎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就像给伤口“断了后路”。

不要用尿液、草药等偏方:这些方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就像给伤口“雪上加霜”。不要用嘴吸吮毒液:用嘴吸吮可能会让毒液进入口腔,引发二次中毒,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第四步:尽快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一定要立刻前往医院急诊:伤口溃烂、渗液或快速肿胀,这说明伤口已经感染,情况很严重。头晕、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这是全身中毒的表现,可能会危及生命。发热、寒战或抽搐,这表明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需要专业的治疗。

预防措施做到位,远离蜈蚣伤害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干燥整洁是关键。可以在墙角、床底等容易潮湿的地方撒上生石灰,生石灰就像一个“干燥剂”和“驱虫小卫士”,能有效驱赶蜈蚣。同时,要定期清理杂物,不给蜈蚣留下藏身之处。

个人防护:在4-10月蜈蚣活跃的时期,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穿上长袖长裤,把脚踝包裹好,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防护铠甲”。避免光脚在草丛、朽木附近行走,这些地方可是蜈蚣喜欢“出没”的地方。

急救工具备用:家中要常备肥皂、冰袋、无菌敷料等急救用品。如果要去野外,不妨带上季德胜蛇药片,它就像一个“急救小能手”,外敷内服都能解毒。

远离三大错误操作,守护生命健康

偏方不可信:涂抹墨水、酱油、草药等民间偏方不仅不能治疗伤口,反而可能加重感染。这些偏方就像一个个“陷阱”,让我们离健康越来越远。

自行切开/拔罐要不得:自行切开伤口或拔罐会导致毒素扩散,还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这就像在伤口上“捅娄子”,让病情更加严重。

拖延就医很危险:过敏体质者被蜈蚣咬伤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全身反应。拖延就医就像在和死神“赛跑”,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

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蜈蚣咬伤,要牢记“快冲洗、勿乱治、速送医”的原则,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