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网购计生用品被配送员骚扰,尊重隐私有那么难吗?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4月25日,有成都的网友发帖称自己通过电商平台订购了一盒避孕套,收货后却遭到配送员的骚扰。当事人称个人隐私受到了侵犯。她质疑:“电话是加密的,配送员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还给我发信息的?”(据4月26日极目新闻报道)
当事人表示,自己4月25日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盒消毒液及一盒避孕套,发货方为某便利店成都春熙路店,某外卖平台负责配送。王女士称,这名男配送员送到门口时意味深长地看着她,配送完成后还发了一条骚扰短信:“12只,注意身体啊,美女。”
用户被派送员发信息骚扰(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配送员此举真是节外生枝,派件就派件,哪来这么多事呢。先不说是如何窥探到用户个人隐私的,就是窥探到了,也不能以此来骚扰用户。
古话说得好,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讲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不该说的不要乱说,这既是做人的礼貌问题,也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看到了不该看的,也就罢了,还讲出来,而且是不怀好意地宣扬,这既是缺德,毫无修养可言,冒犯了人家的尊严,还可能涉嫌违法,因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甚至构成对他人的侮辱。
4月26日,当事人称,电商平台已将购买避孕套的货款用购物券的形式退还。她给某外卖平台的客服说明了相关情况,工作人员称会调查处理。4月25日,配送员也给她打了电话道歉。
当事人的购物单(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虽然此事已得到处理,但仍不免令人要问,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怎么会冒出这样的事?
2017年,昆明一位女子因朋友用其手机点了一份“特殊用品”后,竟被送货上门的骑手“盯上”了,不仅在其门外偷窥,还多次添加其微信进行言语骚扰。最终,涉事骑手被开除。相关平台表示会推广用户“虚拟号”和自提箱,以避免类似情形再度发生。
成都这起骚扰用户的恶心事,是在“虚拟号”普及之后发生的。当事人质疑:既然用户电话是加密的,为何配送员还能打电话或者发信息?
据网友在留言中介绍,虽然平台可以显示用户的电话号码为“虚拟号”,但这个“虚拟号”在派送的当天是可以打电话与发信息的,以便能够保持联系渠道的畅通。如果是这样,就能解释当事人的疑惑。
当事人的发帖(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让派送员联系不上用户也不现实,因为这是派送工作的需要,但派送员不能因为可以窥探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并掌握用户的联系方式就肆意骚扰,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为人准则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光靠配送员加强自律显然也不够,平台要健全管理制度,严禁配送员以工作之便骚扰用户。对于消费者的隐私问题,门店人员称已用黑色袋子包装,并将小票折叠隐藏。平台客服表示,平台对用户是有保护的,特别是计生用品,都是有隐私保护的,也不会在小票上显示相关信息的。
也许相关防范措施并不严密。当事人表示黑色袋子比较薄,派送员拿货时可能会看到袋里的物品。即使派送的物品是透明的,派送员也不能拿人家的隐私说事。另外,对用户的电话号码如何更好地加密,这也是个课题。除了正常的派送联系之外,发不了无关的信息,打不了无关的电话,有没有技术手段来阻断骚扰?这也值得平台进一步探索。
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容侵犯,尊重隐私就有那么难吗?网友在留言中说得好:多关心自己的生计,少管他人的“计生”,不要见到计生用品就想入非非,别给他人添堵,也别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