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电商集体涨价,“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文/观察者网 邵昀】
美国消费者正开始感受到总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尤其是在网购方面。综合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25日报道,由于进口成本上涨,自4月9日以来,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上近1000款产品涨价,平均涨幅高达29%。
尽管亚马逊方面主张,上述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客观情况,但确实越来越多依赖中国货源的美国进口商因特朗普关税陷入经营困境。《日经亚洲》25日援引专家分析称,与少数大型零售商不同,中小卖家承担风险的能力要弱得多。一名美国亚马逊卖家对美媒感叹:“关税不能一直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的。”
美国电商“集体大涨价”?
美媒报道的亚马逊商品数据来自美国电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据报道,其追踪分析亚马逊超过10万件商品的定价情况发现,涨价的商品涉及服装、珠宝、玩具到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及配件等各种品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集体涨价,除了关税之外,找不到其他理由能解释此次价格上涨。”SmartScou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尼达姆(Scott Needham)说。另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尼达姆称,涨价商品中有800多款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价格。
据尼达姆称,涨价卖家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例如,亚马逊上最大的卖家之一、去年8月一度被特朗普带火的中国湖南充电宝品牌安克(Anker),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中有五分之一都已经被提价,其中一款便携式充电宝价格从110美元涨到了135美元。
2024年8月,特朗普接受马斯克采访,被发现似乎使用中国品牌的充电宝 社交媒体
两个来自中国浙江的品牌——不锈钢饰品制造商Ursteel和服装品牌Chouyatou也上调了部分商品的价格。Ursteell旗下四款产品涨价6.5美元,Chouyatou旗下部分连衣裙价格上涨了2美元。此外,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智能设备品牌Govee则给其11款畅销产品都提了价。
CNBC说,就连亚马逊自有品牌Amazon Basics的一些商品——比如电池、USB数据线和褪黑素软糖——也纷纷涨价,少则几美分,多则几美元。
对此,亚马逊在给媒体声明中称,SmartScout方面的说法“夸大其词”,强调研究覆盖的只是“平台上极少数的商品”,且30%的平均涨幅很大程度上受到“数量相对较少且涨幅较大的产品”的影响,不能反映客观情况。
亚马逊补充,从它对于SmartScout研究结果的分析来看,SmartScout观察到涨价的商品不到其研究商品总数的1%,最常见的涨价幅度也仅为6%。
转移制造?中小卖家承受不起
但可以确定的是,许多依靠中国工厂供货的国外品牌,都正被迫进行“大规模调整”。
Zulay Kitchen是一个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家居品牌,其创始人亚伦科多韦斯(Aaron Cordovez)已经在亚马逊上经营店铺10年之久。但如今,CNBC说,科多韦斯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产品都来自中国,我们预计大约需要六个月时间,才能从其他国家获得稳定供应,”科多韦斯说,“在此期间,我们需要避免库存耗尽,同时研究新的供货渠道。”报道说,此前,科多韦斯已被迫裁员19%,并将在线广告支出削减了85%。
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警告的那样,关税实际上是由进口商向美国政府支付,而这笔额外成本最终通常会被转嫁给消费者,体现在终端就是商品涨价。至于涨价会多快发生,《日经亚洲》25日援引专家分析,这取决于进口商的库存消耗情况。
《日经亚洲》说,多名中国电商企业高管表示,长期内美方挑起的贸易冲突会产生什么影响,关键取决于美国进口商能否找到其他供应来源。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由于供应链多元化、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被认为适应力更好;而那些高度依赖中国供货的小企业则处境艰难,未来将面临激烈的替代品竞争。
科多韦斯称,他的公司正在“尽快”将生产转移到印度、墨西哥和其他市场,但他坦言,这一过程可能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显然,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商家而言,这个时间是“不能承受之久”。
“如果不大幅降低关税,许多这类小型企业可能会倒闭,因为它们没有太多回旋余地来消化额外成本。”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零售和电商首席分析师斯凯卡纳维斯(Sky Canaves)说。
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Desert Cactus在亚马逊上销售与高校、体育赛事相关的周边产品。总裁乔斯特凡尼(Joe Stefani)表示,目前公司约一半的商品都从中国进口,其余则在美国制造。
“关税不能一直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的。”斯特凡尼举例说,公司的一款定制车牌框是在中国生产的。在特朗普2016年第一任期初期,该产品的进口和运输费用税率为4%,而现在已经飙升到170%。
斯特凡尼预计,公司未来将不得不提高部分产品售价,但他也担心高价会吓退消费者。“有人愿意在亚马逊上花50美元买一顶帽子吗?在球场买贵帽子大家有心理准备,但在亚马逊上就很难说了。”
本周有报道显示,围绕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物价上涨、供应链混乱,美国三大主要零售商——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的首席执行官日前已直接向特朗普提出了担忧。
美国Axios新闻网23日报道,一名了解会谈情况的特朗普政府官员说:“这些大型零售商的首席执行官们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特朗普),现在(商品)价格还没涨,但很快就会涨,而且不止是食物。(特朗普)他被告知,货架会变得空空如也。”
另一名了解此次会议情况的官员表示,首席执行官们告诉特朗普,两周后,供应中断可能会变得明显。
还想观望,“中国优势不可替代”
本月早些时候,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透露,已初步观察到部分买家出现囤货行为。尽管他当时谨慎表示,这不代表买家行为“发生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他同时警告,美国对华征收高额关税或导致第三方卖家将成本“完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根据Jungle Scout去年发布的《2024亚马逊卖家状况报告》,超过70%的亚马逊卖家和品牌的货源都在中国。排名第二、第三的货源国是美国和印度,但占比只有30%和14%。在健康美容公司Pure Daily Care的联合创始人戴夫达玛(Dave Dama)看来,大多数亚马逊卖家将别无选择,只能涨价。
“如果你过去一件商品卖40美元,最终能赚7到8美元利润,现在有了这些关税,这种日子就结束了。你再也做不到了,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了。”达玛说。他透露,他的公司旗下一款护肤品在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从10美元涨到了25美元。
达玛表示,Pure Daily Care计划在几周内分阶段涨价,但他只敢给“必须提价”的产品涨价,以避免被亚马逊的算法降权。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达玛在内的许多卖家也正采取观望态度——他们一边“尽可能延长库存寿命”,一边减少推广支出,以期中美能在这段时间内达成贸易协议。达玛称,当前部分产品库存只够维持6个月,但公司正努力让这批库存撑过7到9个月,“希望这能为我们争取到更多时间来解决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23日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亚马逊和沃尔玛的部分第三方卖家,正把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囤积在加拿大的仓库,静待中美关税风波平息。报道介绍,加拿大允许仓库运营商在所谓的对外贸易区(包括保税仓库)申请关税豁免。如果卖家在四年内将货物出口,还可以申请税收减免或退还。
据知情人士称,亚马逊和沃尔玛自有品牌产品的几家制造商与经销商,以及迪士尼等公司的供应商,也在采用同一策略。一家同时在亚马逊和沃尔玛平台销售的大型第三方商家的高管表示:“如果我们相信美国政府——这是个很大的‘假设’——这将是最糟糕的情况。所以我们准备等待这一切结束。”
牛津经济研究院25日的一份报告预计,美国未来有可能下调对华关税,不过“目前尚无明确的时间表”。深圳市鼎汇出海跨境电商研究院理事长高长春则对《日经亚洲》分析,即使面对关税压力,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优势仍然“不可替代”。
“中国制造业和品牌仍然具有高度竞争力,拥有深厚且不可复制的优势。虽然一些材料可以被替代,但中国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远远领先于任何其他国家。即使在关税上涨的压力之下,这种优势仍然显著且不可替代。”高长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