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孙立平:内部分歧?存在一条贝森特路线?

访客 2025-04-17 11:02:46 10540
孙立平:内部分歧?存在一条贝森特路线?摘要: 关税:强硬路线与务实路线前些天,我写了《关税,美国政府究竟是怎么想的?》一文,主要是介绍了莱特希泽的一些观点。一些朋友看...

关税:强硬路线与务实路线

孙立平:内部分歧?存在一条贝森特路线?

前些天,我写了《关税,美国政府究竟是怎么想的?》一文,主要是介绍了莱特希泽的一些观点。一些朋友看后说,知己知彼,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很重要。

最近几天,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据报道,特朗普最近对他自己的贸易政策团队进行了大调整。原来被排除在关税决策核心圈的财政部长贝森特现已掌舵贸易政策,民粹主义贸易顾问纳瓦罗被边缘化。

从各方面的消息看,在特朗普的经济团队中,莱特希泽、纳瓦罗,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米兰,是当中的强硬派。而贝森特和鲁特尼克则相对比较温和务实。有人这样概括他们之间的区别:强硬派是弱美元+零逆差,把解决贸易逆差作为首位,即所谓对等贸易;务实派则是强美元+零关税,更有自由贸易的色彩。

现在的政策调整,是碰壁之后的回调,还是本来就是一种谈判的策略?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不管是哪种情况,了解他们的一些共同想法及其分歧,对我们应该是有益的。

贝森特:特朗普团队中最聪明的人

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生于196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长期在华尔街从事宏观对冲基金管理。贝森特被特朗普称为“华尔街最聪明的人之一”。当然,对于特朗普的话,我们也只能那么一听。但确实有人说,贝森特是特朗普团队中最聪明的人之一。

说这话的,是为了恭维贝森特,还是为了贬损他的同僚,我不得而知。

不过,贝森特的职业生涯确实不乏亮点。贝森特在华尔街被称为索罗斯的得意门生。他于1991年加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了1992年“狙击英镑”和2013年做空日元等标志性交易,在业内被称为是“打败英国央行的人”。2015年,贝森特创立了对冲基金Key Square Capital,管理规模超50亿美元,以宏观经济趋势押注闻名。

在特朗普的团队中,贝森特代表的是务实与技术官僚的一面,他更强调在保护主义与市场理性间寻找平衡。因此,我也是对前一段倾盆大雨般的关税政策持保留意见的主要人物之一。据说,特朗普政府最近在关税政策上的转向,就有贝森特劝说的作用在里边。

不过,贝森特有两个特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第一,尽管贝森特被看作是一位比较务实的技术官僚,但对华态度却非常强硬。在其主导下,全面关税政策可能会出现有重点的、以针对东大为主的转向。

第二,贝森特出身于华尔街,又有丰富的做空做多狙杀标的实战经验,其有可能将华尔街的经验与策略运用于贸易战的搏杀当中。因此,有人怀疑,外行人眼中的颠三倒四,也可能就是博弈中的试盘行为。

贝森特与强硬派的主要分歧

贝森特等务实派与纳瓦罗等人的强硬派,在下面的一系列问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关税问题上,强硬派认为关税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工具。他们主张通过关税保护本土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具体做法是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高关税,甚至提出“零逆差”目标。而贝森特则主张将关税作为一种迫使贸易伙伴降低壁垒的短期谈判筹码,目的是扩大美国出口。

在美元问题上,强硬派主张弱美元政策,认为美元贬值可提升出口竞争力、缩小贸易逆差。为达此目的,不惜颠覆国际金融秩序。而贝森特则支持在现有框架中维护强美元政策,认为美元稳定有助于吸引全球资本、降低进口成本,并维护金融市场信心。

在对关税政策与贸易战影响的评估上,强硬派淡化这些政策在金融市场中引发的风险,认为短期波动是“必要代价”,长期可通过制造业回流增强经济韧性。而贝森特则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他警告说,全面关税将导致美债需求下降、市场动荡,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此外,在政策推进和谈判策略上,贝森特也与强硬派有着明显的分歧。强硬派主张全面保护主义,认为“一刀切”政策可以使政策效果最大化。而贝森特则主张灵活的与分阶段的策略。他认为,应该根据贸易伙伴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谈判,例如与欧盟探讨“零关税”合作,与日韩优先达成降税协议。

总起来说,贝森特代表的是华尔街利益与实用主义,主张通过灵活谈判平衡经济稳定与保护主义,对于强力改变现有国际贸易秩序,也持谨慎态度;而纳瓦罗、莱特希泽则代表民粹主义与意识形态驱动,追求以强硬手段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贝森特主导排挤中国计划?

最近有报道说,贝森特正在主导一项排挤中国的计划。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贸易谈判和关税政策施压多国与中国“脱钩”。

根据报道,贝森特近期主导了与70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要求这些国家限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包括阻止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至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并阻挠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

贝森特最近对阿根廷进行了访问,目的就是将中国排挤出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地区。按照他的想法,促使盟友配合美国重构供应链,将低端制造业转移至墨西哥、印度等地,高端产业回流美国本土。

贝森特推动的“友岸外包”和区域化供应链,目的在于压缩中国在国际市场和技术领域的空间,尤其是遏制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产业的竞争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