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去互联网大厂工作,95后女生当“宠物保姆”治好情绪病

极目新闻记者 周治涛
实习生 郑鸿儒 黄瑞希
通讯员 王静
“前几年,我的情绪病到了顶峰,后来是因为跟狗狗们在一起,才治好了我的抑郁。”四月的武汉惠风和畅,在洪山区一个文创园区内,宠物托管师团子(化名)怀抱一只柴犬,向记者讲述了她从都市白领转型“宠物保姆”的创业故事。
从“职场内耗”到“心灵治愈”
早上6点,此起彼伏的犬吠声中,团子和同事已经开始忙着打扫犬舍,这与几年前她在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情景,截然不同。
“我家里从小养宠物,多年的养宠经验让我对它们有特殊的情感。”团子介绍,2019年她因工作压力等一些因素,患上抑郁症后离职养病,正是家中她救助的小猫和小狗,成为她走出阴霾的精神支柱。
这段经历让团子萌生了投身宠物行业的念头。起初,团子在家中承接宠物寄养,逐渐发现市场需求远超预期,“最多时家里挤了将近20只的狗狗,但家庭寄养环境有限,狗狗叫声扰民、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去年,团子和朋友一起在武汉正式创立“呜托邦狗狗幼儿园”,将上海、深圳等地的成熟托管模式引入本地。
“武汉年轻人多,养宠群体庞大,但许多人因工作、旅行无法长期陪伴宠物,急需专业机构分担压力。”团子介绍,除了临时托管的宠物狗,许多“特殊需求”的宠物找到了归宿,和这些动物在一起的每一天她都感觉很充实。
有一只诺维奇梗犬“多多”,后腿残疾,被主人托管到园区后,团子为它定制康复计划,每天按摩、训练,还咨询专业医生调整护理方案。
还有一对患有糖尿病、失明的高龄犬“兄弟”,曾在这里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它们的主人年迈体弱,无力照顾,我便接手了。”团子为它们布置防撞软垫、穿戴尿不湿,甚至买来婴儿车推着晒太阳。“临终前,我整夜守着,告诉它们‘不要怕,我会陪你走到最后’。”
用“幼儿园+酒店”定义宠管
与传统宠物店不同,“呜托邦狗狗幼儿园”融合了“日托幼儿园”与“寄养酒店”的双重模式,实行与人类酒店“一客一消”的原则。
每天清晨,宠物们离开房间到楼下玩耍,团子和同事则对房间进行全面消毒、通风;傍晚,空调和新风系统启动,确保“小客人”们舒适入睡。“我们的服务群会实时分享动态,比如狗狗认识了新朋友、玩了什么游戏,甚至拍下它们撒娇的照片”,团子笑着说。
服务不同,收费也有差异,宠物托管的收费按体型和房型分为50-100元/天,VIP房配备监控供远程查看。目前这里可容纳50只宠物,春节档期常被订满,客户黏性极高,有的宠物已在此生活两三年。
除了常规的照看服务,最令团子自豪的是“狗狗幼儿园”的社会化训练功能,一只曾因胆小缩在角落的柯基,经过几次托管后,如今已能自信地与其他狗狗嬉戏,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团子还通过学习考取了宠物营养师等专业证书。
作为东北人,团子对武汉情有独钟,武汉生活成本适中、消费潜力强劲,是宠物行业创业的理想选择。从家庭寄养到专业机构,从“情绪疗愈”到“生命教育”,团子对自己的创业路规划清晰。
夕阳西下,团子又忙碌地穿梭在活动区。
在这个特殊的“幼儿园”里,团子和她的伙伴们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跨越物种的情感桥梁,正如她所言:“每只宠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