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锐评|殡仪馆米粉出圈后每天免费供应50碗,接地气的殡葬服务平添暖意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日前,一则消息在网络流传:贵州一殡仪馆餐厅供应给治丧家属的酸汤米粉过于美味,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有些食客甚至不惜冒充逝者家属前去尝鲜。
2月20日下午,贵州凯里二龙殡仪馆回应称,目前餐厅接待量有限,仅能满足殡仪馆每日正常接待的治丧家属。为了感谢市民的认可,该馆也紧急出台了方案,今后每日将向公众免费供应50碗米粉,给没吃过的群众免费体验一下。(据2月21日新黄河客户端)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殡仪馆总是与死亡、哀伤、肃穆紧密相连,是一个让人心生敬畏,甚至有些害怕的场所。如果不是家中有白事或是悼念亲友,普通人很少会主动踏入殡仪馆的大门。但这家靠米粉出圈的殡仪馆,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许多人专程前来就是为了一尝美味,甚至有人混进逝者亲友的人群中“蹭吃”,虽然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也的确会让人感到好奇:这米粉究竟有多好吃,竟然能打破社会上对丧葬行业的固有偏见,消弭人们对于死亡的避讳和恐惧?
据殡仪馆负责人李经理介绍,这家餐厅最初只是为治丧的逝者家属提供餐饮服务,由家属自行采买食材,餐厅负责加工,那时就已经有酸汤粉供应,因其独特的美味,吸引了一些居民过来“蹭吃”。当地风俗的开放与融洽,也让丧主对此类行为多持宽容态度,一来二去,这米粉的名声就传开了。后来,随着食品安全法规日益严格,殡仪馆调整了经营方式,改为由餐厅统一采购食材并烹饪,不再对外销售,只有治丧家属才能凭票吃粉。但米粉的香味已经飘扬了出去,吃货们的心终究是挡不住的,再加上社交平台上的“种草效应”,才让这碗殡仪馆米粉以独特的方式出了圈。
这也实在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食品工业化如何升级,如何链条化,餐饮行业的核心始终在于厨师的手艺,贵州本就是“嗦粉”大省,能在这里做出众人称赞,愿意排队品尝的米粉,可见师傅是有些绝活儿在身上的。中式餐饮的灵魂,依然是那一口热辣滚烫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即便是在殡仪馆这样特殊的场所,匠心制作的美食依然能够抚慰人心,甚至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精神与现实的情感纽带。
对于这一现象,网友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觉得在殡仪馆用餐难免有些忌讳,没必要跟风;但更多网友都表示,确实很想尝尝这碗米粉,但也要尊重逝者家属的意见和感情。这样公开的讨论,其实已经映射出社会对殡葬业看法的悄然转变。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更多人会以更为坦然和庄重的态度去面对生死,不必战战兢兢,也不必闻之色变,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缤纷,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人们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
殡仪馆主业始终是提供丧葬服务,但凯里二龙殡仪馆因应公众的喜爱,每日免费提供50碗米粉给公众品尝,也展现出从善如流的热心与温情,让殡葬服务多了抚慰人心的暖意,更加的人性化和接地气,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贵州米粉这一特色美食的一次推广。
殡葬服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慰,如果一碗米粉能够让更多人改变对殡葬业的看法,从而推动文明新风尚的树立,积极引导社会观念,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些许的暖意,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