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场丨齐长城廊道藏“魔力”,90后返乡烤面包月入20万

7月20日,雨后的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大峪口村清新脱俗且热闹非凡。村东的一处山坡上,一家名为“山也·柴窑面包店”的小店门前,人群熙熙攘攘,年轻人竞相打卡拍照,欢声笑语萦绕山涧。“柴窑面包出炉啦!”随着一声欢快的吆喝,众人迅速围拢,窑炉内木柴噼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麦香,令人垂涎欲滴。
走进这家小店,“90后”店主李铭彦正忙碌地穿梭于操作台间,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游客们品尝着面包,纷纷赞叹:“这面包,除了小麦的香气,还有一丝苹果香,真是美味极了。”原来,这里的面包是用苹果木精心烤制而成,窑炉需提前五小时升温,方能烤出这独特的风味。
李铭彦是土生土长的大峪口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打拼,待遇优渥。然而,一年前,他却向家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返乡创业。面对家人的疑惑,李铭彦解释说:“家门口这条路将要升级改造,改造后会有更多游客来乡村游。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与家人团聚,何乐而不为?”
如今,李铭彦经营的面包店已初具规模,成绩斐然。自2025年5月1日试营业以来,5月销售额约20万元,6月约15万元,7月暑期更是有望再创佳绩。“现在面包日销售量可达200多个,有人驱车几十公里来排队,只为品尝一口刚出炉的‘柴窑面包’。”李铭彦兴奋地说。
李铭彦的创业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因素——齐长城风景廊道。它宛如一条丝带,蜿蜒于博山石门片区,全长31公里,沿途山水美景尽收眼底。作为“四好农村路”的标杆,它不仅串联起8个国家级古村落和3个省级古村落,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曾经的石门片区,虽被誉为“博山后花园”,却因交通不便而如明珠蒙尘。然而,2024年五一假期,随着齐长城风景廊道主体全线升级改造完成,这里一举成为淄博新晋网红打卡地。2025年5月8日,中国公路学会公布“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名单,齐长城风景廊道赫然在列。
路通则产业兴,路畅促产业活。近年来,沿途村庄纷纷转型发展,结合农村产业布局和乡村特色,串联起乡村旅游景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李铭彦的面包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这条网红公路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纷纷选择返乡创业。他们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如今,齐长城风景廊道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成为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在李铭彦眼中,那些一度荒芜的古村落,因这条“四好农村路”的出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条路,串起了好山好水好生活,也成为了连接我们年轻人和家乡的桥梁。”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姜涛 通讯员 刘亚琳 孙建超 冯毓聪 刘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