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及超2亿学生的餐食国标来了,请混子企业出局!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这一消息在7月21日冲上热搜。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
该标准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同时,标准提出了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信息交流、防止餐饮浪费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膳食平衡、节约环保理念,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由此可见,一方面,该“国标”对过往一些容易模糊的概念进行了厘清,为相关企业规范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明确了配餐体系中的诸多边界;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科学指引和互动,大力提升学生的膳食知识素养和节约意识、自主意识。
当前,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校园配餐工作涉及每一个在校就餐学生的核心权益,落实规范化要求、推动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多地对校园配餐相关工作进行过规范化管理,出台过一些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统一化和系统化的“国标”,有利于推动校园配餐行业高质量发展,赢得公众的认可。
不可否认,在实践层面,个别校园配餐服务企业在资质和管理方式、经营态度上存在问题,引发群众质疑,甚至造成舆情。为此,个别企业也依法依规受到了处置。
在“国标”出台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国标”落到实处,使之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当持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铁腕手段倒逼相关服务企业一心一意提升服务质量,将那些乱象频仍的“混子型”服务企业逐出配餐领域。(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