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后,我国儿童的超重率将达到25.1%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 ● ●
1
我国哪个省的儿童肥胖率最高?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Xiong Chen团队系统分析了2000年~2019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并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我国五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从2000年的17.9%上升到2019年的22.1%,且男孩高于女孩。照此趋势下去,到2030年,我国儿童的超重率将达到25.1%。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有望在2030年实现我国制定的肥胖预防和控制目标。在该研究纳入的33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儿童超重负担最重的是东北地区,以及湖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说不管是家庭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控制学龄前儿童超重势在必行。相关论文于6月27日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
通过大脑核磁影像确定人体衰老速度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机体衰老是众多疾病的诱因,因此,制定测量人体衰老速度的精确方法至关重要。近日,杜克大学心理和神经科学系Terrie E. Moffitt团队运用达尼丁研究(Dunedin Study)数据,设计出一种依据横断面脑磁共振成像计算人体衰老率的准确方法。该团队将其命名为根据神经成像计算的达尼丁衰老速度,简称DunedinPACNI。通过DunedinPACNI分析包括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和BrainLat数据集等数据库的大脑影像数据,研究人员发现,DunedinPACNI得分越高,也就是衰老速度越快,参与者罹患认知障碍和痴呆症,脑萎缩加速的风险就越高。此外,DunedinPACNI越快还能预示老年人的身体虚弱、健康状况不佳、未来患慢性病和高死亡风险。简而言之,DunedinPACNI可作为大脑磁共振影像生物标记物,为评估人体衰老速度和健康状况提供数据。相关论文于7月1日发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
3
生成式AI会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望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并已展现出大幅提高人类生产力的潜能。但从另一方面讲,生成式AI也可能使人懒于思考,主动学习能力降低。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Alp Sungu团队完成了一项近千名高中生参与的研究,探究了生成式AI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这些高中生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PT基础组和GPT引导组。其中,在GPT基础组中,GPT-4直接帮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在GPT引导组中,GPT-4还需鼓励学生,帮学生理解概念,纠正学生答题过程的错误等。结果表明,在GPT-4的辅助下,GPT基础组和GPT引导组学生的成绩分别提高了48%和127%。但随后,研究人员停止所有学生使用GPT-4。结果显示,GPT基础组和GPT引导组学生的成绩比那些从未使用过GPT-4的学生更差:GPT基础组成绩下降了17%。也就是说,不受限制地使用生成式AI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
4
驱动肺癌细胞脑转移的关键分子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据统计,高达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原发性肺肿瘤和相应的脑转移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基因组异质性,驱动肺癌细胞向脑转移的基因尚不完全清楚。近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医学科学系Sheila K. Singh团队进行了体内全基因组CRISPR激活筛选,以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位异种移植物模型中鉴定脑转移的驱动分子。研究人员发现,激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β分泌酶1(BACE1)的表达会导致肺癌细胞脑转移显著增加。此外,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途径抑制BACE1可阻断NSCLC的脑转移。从机制上讲,该团队发现,BACE1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发挥作用,促进肺癌脑转移。该研究揭示了NSCLC脑转移的分子驱动因素,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相关论文于7月2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5
早睡早起多锻炼更有助于健康的科学依据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健康起重要作用,但前一晚的睡眠状况对第二天的体育锻炼有什么影响呢?近日,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心理学院Elise R. Facer-Childs团队通过分析19963名参与者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数据后发现,不同人之间相比较,晚上睡眠时间越长,入睡越晚与第二天中等强度至高强度体育锻炼及整个体育锻炼时长缩短存在关联。而对于同一个人,比平时睡眠时间更短和入睡更早与第二天更多的体育锻炼存在关联,睡眠更长和入睡更晚则相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相关性说明个体会选择牺牲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来保证满足另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如果进行综合考虑的话,比平时入睡更早,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早起,优化体育锻炼时间,这便兼顾了睡眠和锻炼,更有助于身体健康。相关论文于6月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6
从剂量角度分析加工食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众所周知,食用加工食品,包括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和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近日,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Demewoz Haile团队再次从剂量/风险角度分析了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和反式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结直肠癌等三种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与一口不吃上述食品相比,每天食用0.6~57 g 和0.78~55 g加工肉类可使2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的平均增加至少11%和7%;每天摄入1.5~390 g 含糖饮料可使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平均增加至少8%和2%。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占每日能量摄入的0.25%-2.56%)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平均增加至少3%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剂量-风险关联度并不强,但鉴于三种慢性疾病给健康造成的高负担,还是少吃不吃加工食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