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岛青年说# 道德瑕疵是人生路上的隐形“地雷”

访客 2025-07-04 15:23:39 24097
#半岛青年说# 道德瑕疵是人生路上的隐形“地雷”摘要: 在事业单位公示考察阶段,桂林考生苏某因大学就读期间曾虐杀流浪猫而被取消录用资格。这一事件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才选拔...

在事业单位公示考察阶段,桂林考生苏某因大学就读期间曾虐杀流浪猫而被取消录用资格。这一事件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才选拔的道德底线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此事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合乎主流价值观的谨言慎行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职业发展的“基础配置”,那些被你忽略轻视的“道德细节”,可能在未来成为阻挡人生的隐形“地雷”。

这次拒录虐猫考生,是人才选拔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体现。公共服务岗位承载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虐待动物暴露的冷漠心态,与公务员“服务人民”的职业伦理完全相悖。此次事件也给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现实课:你的日常言行举止,其实都在给未来职业形象“建档”。当大家讨论绩点、考研时,不要忽略隐形却致命的“扣分项”——道德瑕疵,大学生活的“必修课”里,必须包含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要避免这类风险,关键在于学生将道德修养内化为行为自觉,学校将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讲大道理,更需要融入日常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组织参与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活动、投身志愿者服务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义。华中农业大学实施的“加强生命教育”是值得肯定:持续、有效地将“敬畏生命”、“服务社会”等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之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深处认同的准则。只有当青年学生在校园里真正理解和内化了尊重生命的理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在需要高度责任感的公共服务领域,才可能守住道德的底线。

本专栏作为产教融合课程实训项目,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半岛晨报合作推出

作者:2024级新闻系本科生 边巴卓拉;指导教师:黄玲

#半岛青年说# 道德瑕疵是人生路上的隐形“地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