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青年消费新风尚从“追新”变“捡旧”

访客 2025-07-20 17:51:36 68480
青年消费新风尚从“追新”变“捡旧”摘要: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九成新的大书架18元,还能送到宿舍”;“九成新的四级真题10元”……从崭新的考研资料到复古小摆件,从...

青年消费新风尚从“追新”变“捡旧”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九成新的大书架18元,还能送到宿舍”;“九成新的四级真题10元”……从崭新的考研资料到复古小摆件,从闲置的运动器材到尚新的大书架,毕业季的大连外国语大学校园跳蚤市场热闹非凡,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在一声声的讨价还价中藏着毕业生最后的校园记忆。

除了线下的热闹,线上的二手交易也同样火爆。“我们学校以QQ、微信群的形式办了线上跳蚤市场,我在上面也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也把部分教材卖出去了,属于是省钱赚钱双赢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小依如是说。他们学校同样也会举办线下跳蚤市场,为学生的二手交易提供了便利。

闲置群还是大学生的最爱,群里物美价廉的物品经常出现“秒没”的情况。

为了更好洞察青年消费现象,大外新传百川采访团面向青年群体发布了《青年二手交易行为调查问卷》(下文简称《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85份。调查显示,青年群体的月收入以2500元-5000元居多,解决日常开销后,往往囊中羞涩。在就业生活等多重压力下,经济压力成为青年朋友们参与二手交易的一条主要动因。

选择二手交易的主要原因

《闲鱼摸鱼生活观察报告(2024)》显示,目前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日均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突破10亿元,用户数已超5亿,其中95后用户占比43%,2023年平台发布规模近1亿,在线商品数量已超10亿件,有3000万“95后”新用户涌入。

“虽然是二手,但是情绪价值无价啊!”被采访者小楚是一位盲盒爱好者,她的出发点很有个性。在大家都沉浸在二手低价购买99新商品的时候,小楚却用远高于一手的价格买已拆好的盲盒。盲盒变明盒,价格变高了,买的人却也变多了。

这似乎是一个反常的经济现象。但小楚解释道:“其实盲抽,抽不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很正常,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往往就会高价购买别人抽到的款式。虽然价格会比自己买更贵一些,但买的时候并不想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喜欢,看见它觉得心情好,就是有用,拥有它就是有意义的!”

正值期末月的小楚没有时间前往门店,再加上抢不到网络预售,只好前往二手交易APP千岛进行明盒购买。时间上迎合新年焕新,寓意吉祥又结合国风文化,小楚直呼“入‘股’不亏”!

为情感买单,也是青年人在二手市场消费的趋势之一。

“香饽饽”也烫手

二手交易市场在年轻群体中愈发火爆,然而,繁荣背后,商品质量隐患与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正成为困扰消费者的突出问题,让二手交易的“香饽饽”,多了几分“烫手”的担忧。

二手交易的吸引力,很大程度来自“花小钱办大事”,但商品质量却成了最大“坑点”。《问卷》显示,超四成(41.48%)的受访者遭遇过质量问题,商品描述不符更是“重灾区”,45.45%的人碰到过卖家“货不对板”的情况。不少消费者吐槽,二手电子产品暗病多、假货纠纷难解决,买到手才发现“踩雷”,维权却困难重重。未参与过二手交易的人群中,66.67%因“担心质量问题”望而却步,质量隐患俨然成了阻碍二手交易的一道坎。

185人参与本次调查均为大连常住居民

男性占比46.02%

女性占比53.98%

是否参加过二手交易(买卖均可)?

95.14%

4.86%

是否愿意为全新商品支付比二手商品高50%以上的价格

68.75%

31.25%

最常购买的二手商品类型

生活用品(家具、电器等)49.43%

其他1.14%

教材、学习资料51.7%

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48.86%

服饰、鞋包35.8%

二手平台需要哪些改进

纠纷处理机制35.23%

加强商品质量监管45.45%

降低交易手续费38.07%

增加线下自提点35.23%

用户隐私保护39.2%

物流服务25.57%

二手交易的主要问题

如果说质量问题是交易“硬伤”,平台审核机制的不足,则是背后的“助推手”。虚假描述、恶意砍价等乱象频发,根源在于平台对商品信息、交易行为的监管滞后。《问卷》显示,超三成(34.09%)的人觉得交易流程繁琐,却仍有大量“问题交易”钻空子。平台对商品质量审核不严,对卖家资质、商品来源缺乏有效把控,让不良卖家有机可乘,也让消费者陷入“维权难”的困境。更有消费者反映,遇到问题找平台投诉,处理流程慢、效果差,售后保障沦为空谈。

二手交易的初衷,是让闲置资源流转、提供新的消费体验,可质量风险与平台漏洞,却让这份“美好”打了折扣。

用二手商品享“一手生活”

小张是个热衷于淘古着的文艺青年,每次路过古着店,他都要进去瞧瞧。他说,我买这些东西,不单是为了绿色环保,透过油墨香,好似能感受到岁月沉淀的深沉,体会到历史的厚重。

“你看这页咖啡渍,”小张指着一本淘来的古书,“上一位主人肯定和我一样喜欢熬夜创作。”这个瞬间让人意识到,二手商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承载的集体记忆。

“该省省该花花”,当代年轻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绝不浪费一分钱。如何通过购入二手商品享受一手生活,是他们这代人中的新潮流。

《问卷》中显示,有51.7%的人最常购买的二手商品是教材、学习资料这类文化产品,有35.8%的人选择购入二手服饰、鞋包。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大连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思雨说道,“购买二手书的初衷当然是便宜,但是成功交易几次之后,竟然离不开了!”书上有很多书主留下的笔记和心得,翻阅时,指尖仿佛能够感受到温度、思想发生共鸣的瞬间,她似乎与书主灵魂共舞。很快,思雨和书主成了志趣相投的好友。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在充斥着层出不穷花样的消费主义浪潮中,年轻人总能“慧眼识珠”。面对被捧得火热的“饥饿营销”的产品,他们也只会说一句“真没劲!”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二手交易已然成为不可阻挡之势,震撼消费领域。《问卷》显示,有四成的人还是看好其未来发展,占最高比例。

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张潜力——当二手消费从“省钱替代”转变为“主动选择”,年轻一代正用旧物流转重新定义消费主义的内涵。二手消费的兴起,也是Z世代追求个性化消费的体现。

■名词解析

Z世代

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指新时代人群。Z世代,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

本期主持

大外新传百川采访团:何湘楠、冉云楚、布里多坤、曾令涵、穆开热姆

指导教师:李慧南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辛敏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