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老人要求免票小孩让座,文明需要共识而非强索

访客 2025-07-19 16:14:26 7233
老人要求免票小孩让座,文明需要共识而非强索摘要: 让座并非法定义务,尊老与爱幼并不对立,谁都没有超越他人的特权7月16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广州地铁车厢里,一位母亲带着年...

让座并非法定义务,尊老与爱幼并不对立,谁都没有超越他人的特权

老人要求免票小孩让座,文明需要共识而非强索

7月16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广州地铁车厢里,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恰好找到座位。这时,一位老年女士质疑,认为小女孩免费乘车,应该让出座位,母亲情绪激动地表示免费不代表必须让座。广州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小孩该不该让给老人座位,属于个人道德问题。

地铁上关照“老弱病残孕”是一条通行规则。《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也规定,为老、弱、病、残、孕提供便利服务。那么,年幼的孩子和老人同属关照之列。老人要小孩让座,是制造了一个“先后序列”:孩子没买票,所以权利低人一等。但这又落入了自己编织的陷阱——在很多地方,老人乘坐公共交通,也是有优惠的。比如根据《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卡使用管理办法》,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持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卡坐地铁是半价,超过65周岁则是免费。

并不清楚要求让座的老年人是否享受了这个优待,但逻辑的漏洞却很清晰:如果优惠或免费就是权利打折的理由,那很多时候老年人便没有要求关照的理由了。显然,这种理由不能成立。关照“老弱病残孕”的文明规则,与买票与否无关。

这样的共识也反应在新闻评论区,网友的态度倾向几乎是压倒性的,对这种搞出新花样的道德绑架表达了十足的反感,这或许也是近些年类似案例累积的结果。

2024年10月,南京地铁一位老人将孕妇强行拉起,要求对方让座;2024年6月,北京地铁一老人要一女子给自己让座,二人发生争执,老人对女子动手袭扰,最后老人被行拘。

这些新闻里的道德绑架,越来越过头,公众的情绪反弹也越来越强烈。这些也都在锻造一个共识:让座并非法定义务,尊老与爱幼并不对立,谁都没有超越他人的特权。

这并不是否认应当相互礼让,但个人情况终究是千差万别的:一位年轻人,他也可能疲惫不堪,也可能身体不适,很难整齐划一地遵照一种强制性规范。所以,道德呼吁应当被圈在理性温和的范围之内,主张量力而行、相互体谅,而非强行索取。也希望任何群体都能理解这个社会水温,而不是动辄越界出格,去引发社会冲突。

新闻终归有聚焦效应。其实,很多日常里的凡人善举,比如座位之间的互相礼让、受困之际的施以援手,并没有那么引人关注,却也在真切、频繁地发生。

就像在这两天,黑龙江鸡西发生一起车祸,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老年旅行团看到,于是旅行团二三十名老人去帮忙抬车救人。

这也是感人的一幕。从流量和讨论热度上来说,也许不同类型的新闻效果不尽相同。但人们也应当明白,很多新闻终究是反常个例。不必因此就对某一群体另眼相待,甚至上升成一种集体性的批判。针对个例而非群体纠正行为,避免情绪对抗,才是一个更加可取的姿态。

希望这些冲突能让人们明白:文明终究需要的是默契和共识,人们彼此期待却也彼此尊重,才是文明落地最可能的场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尹曙光

阅读
分享